2022成都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大会在蓉开幕******
中新网成都11月17日电 (记者 王鹏)2022成都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大会17日在成都开幕。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商协会负责人,侨资企业代表以及华文媒体记者共300余人线上线下出席会议。
本次大会由中国侨联指导,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侨联主办,成都市政府侨办、市侨联承办。大会以“侨连世界·聚力天府”为主题,旨在持续扩大海外华侨华人商协会(成都)协作机制成果,聚合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侨务资源,做到思想共筑搭“同心桥”、资源共享搭“合力桥”、活动共办搭“联谊桥”、服务共进搭“奋斗桥”,汇侨智、聚侨力、促项目、谋发展,为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建设和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侨界力量。
成都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玉泉说,正是在包括华侨华人在内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帮助支持下,新时代十年成都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他表示,衷心希望广大海外华侨华人社团负责人和海外侨胞继续关心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都都市圈建设,积极为经贸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牵线搭桥,热忱欢迎广大海内外侨胞来川来蓉投资兴业发展,与我们携手一道,共享发展红利、共创美好未来。
在嘉宾发言环节,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曹燕灵表示,将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寻找机遇,合作共赢,以多种方式向住在国进行宣传推介,充分发挥“引擎”和“助推器”作用,携手欧洲侨团与成都共同促进各领域交流合作,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扩大双方的合作领域,加快实现共谋发展、互利共赢的美好愿景。
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全国总会长卢国祥表示,海外各地的爱国侨团时时刻刻心系祖国,愿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侨界力量,相信马中总商会与四川成都未来的合作,将会越来越紧密与深入。
美中公共事务协会会长滕绍骏在发言中表示,愿意积极参与到四川、成都的建设上来,参与到中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来,要更加坚定团结同胞,促进中美民间友好交流,为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作出新的努力,支持祖国发展建设,支持中国和平统一,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日本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会长贺乃和表示,期待与四川乃至成都在未来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携手共进、砥砺前行,既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又要推动中日关系不断往高处去、向宽处行,开辟新时代中日关系的光明前景,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大会现场,“天府云医·蓉侨康”海外惠侨远程医疗站(米兰站)正式启动。在成都都市圈宣传推介环节,四川省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尹宏向参会嘉宾专题推介成都都市圈投资环境和最新招商引资政策及投资清单。
当天下午,大会还将举办欧洲华侨华人社团成都合作峰会和成都—东盟外贸企业合作发展大会。11月18日,参会嘉宾还将赴成都市青白江区与德阳市参观考察。(完)
让旧物焕新生 中国都市青年乐享“循环生活”****** 中新社武汉1月10日电 题:让旧物焕新生 中国都市青年乐享“循环生活” 作者 武一力 “我带这只小熊去过很多城市,愿今后它能陪你去见更多的山川湖海”……近日,武汉市积玉桥一家咖啡馆小院里格外热闹。在一场名为stooping的旧物交换市集上,大家分享着旧物故事。 活动发起人王珊珊告诉记者,stooping直译为“弯腰”,引申为“把废弃物品捡回来循环使用”,最初流行于美国纽约。目前,这一行为逐渐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年轻群体中流行。 来自上海的陈思“淘”到了一套心仪已久的旧杂志。她也带来了几本读完的旧书,打算赠送给下一位喜欢的读者。陈思表示,近年来,循环书店在中国多地出现,例如武汉的瓜牛循环书店、上海的多抓鱼书店,都是通过回收旧书,让书籍被循环阅读。 王珊珊说,在武汉常听街坊说,“你屋里穿不下的衣服,留给我屋里”,这是“中国式”的stooping。在她看来,旧物循环交换,是互助,也是温暖,更是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在这场持续两天的市集中,超过3000件旧物被成功交换。王珊珊从中认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城市的朋友,她还专门组建了微信群,作为大家闲置物品的“循环中转站”。 在武汉开手工店的余川自称是“城市拾荒者”,只要一有空,他就穿梭于家附近的小巷里“拾荒”,那些被遗弃的桌椅、花瓶、沙发,都是他眼中的“宝贝”。余川店里有个极具年代感的茶几,就是用街边捡来的木箱改造而成的。他将其清洗、打磨、刷漆,再铺上新桌布,旧木箱变成了新茶几。余川说,店里80%家具都是他亲手改造的,既省钱、又复古。 服装设计师汪艺开了一家旧衣改造店。前不久,有个女孩带着妈妈留给她的旧大衣找到汪艺,大衣款式有些过时,尺寸偏大,但一直舍不得扔。通过重新设计剪裁,这件大衣变得合身且新潮。2022年,汪艺让1400件旧衣服有了“第二次生命”。她说:“我的顾客大多是‘90后’‘00后’,中国有句老话,‘敬天惜物,物尽其用’,将旧衣翻新二次利用,正是年轻人对这种精神的传承。” 武汉大学社会问题专家尚重生认为,中国当代年轻人乐享“循环生活”,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一是环保,让旧物获得了使用价值的延续;二是体现了年轻人物尽其用、艰苦朴素的生活态度,通过对旧物的循环利用、加工改造,赋予其新的情感价值、艺术价值。(完)
|